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司要闻 【星级班组长】携手并进十五载,匠“星”不负赶路人-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星级班组长】携手并进十五载,匠“星”不负赶路人

日期:2024-06-24 来源:特种装备分公司 作者:钟金清、杨柳 摄影:胡丽、袁铁萍 字号:[ ]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关于三个“班组长”携手十五年齐头并进的故事。

徐廷勇、周政文、张兰龙,三个同年同岁同届毕业于八局技校的贵州小伙,2009年同期入职工程装备公司特种装备分公司成为同事,2024年共同获评工程局“四星班组长”。

15年来,他们初心不变,扎根特种设备基层一线,是急难险重时刻冲锋在前的“排头兵”;15年来,他们责任不变,在不同岗位精益求精,从“山里娃”成长为特种设备安全的“守护者”;15年来,他们使命不变,习“匠艺”、明“匠德”,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积极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

初生“牛犊”炼真经

2009年6月,三人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银盘水电站工作。经过安全培训,周政文被安排从事设备电气维修作业,徐廷勇和张兰龙则负责门塔机的实操作业。

“小周,你要记住。电,是看不见、听不见、闻不到,更不能摸的东西,要想跟电打好交道,就必须严格遵守它的‘规矩’。有啥不明白的要多思考,但想不通要立即问,不能没搞清楚便贸然上手!”这是周政文的师父——陈欢庆,在入职第一天对他的忠告。在工作中他时刻谨记,跟着师父开展现场实操时严谨细致,从无半点马虎。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结合图纸熟悉现场设备,研究门塔机等设备的电路图,理解每个电路图的工作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用笔记本记下来,等师父空闲时一一解答。

“当我第一次近距离直观地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说实话,一想到以后要操作它,心里紧张得很!”回忆起第一次见mq900门机的情形,张兰龙沉浸式地打开了话匣子。偌大的设备、全新的环境,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一双手能否征服好“巨兽”。“入职第一天,师父安排的第一项工作不是看图纸,不是摸仪器,是站在工地现场,跟着前辈学习‘打信号’,那会是完全理解不了。”徐廷勇说起刚入职的经历,眉毛微微皱起。“现在想想,师父是对的。一名合格的特种设备机械操作手,只有先弄懂了信号的含义,才能协作配合,准确执行操作。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操作手,不单是要能熟练操作设备,更要懂维修技术,要在紧要关头发现并处理好故障,保护人和设备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一说起师父教的“安全之道”,徐廷勇滔滔不绝。“如果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那都是踩着师父伸过来的肩膀,慢慢成长起来的。”张兰龙也补充地感慨道。

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三人凭借娴熟的操作技术,先后在工程局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三次技能大赛维修电工、机械操作等项目中斩获好成绩,顺利吸纳为工程局正式职工,拓宽了自己晋升的渠道。

冲锋在前的“排头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12月,徐廷勇、张兰龙两位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正式成为共产党员。

在工区基层工作中,徐廷勇、张兰龙和周政文时刻牢记着肩上的使命,在生产现场中“领衔”、在急难险重中“冲锋”,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群众向党员看齐,党员向优秀党员看齐的争优风气,全面确保工区生产顺利进行。

2018年5月,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左岸工程现场,一台8#k80塔机与一台9#k80塔机正在基坑内有序吊运仓面钢筋等材料。突然,狂风暴雨不约而至,直接导致供应塔机的高压电停止供电。眼看基坑内水位逐步升高,徐廷勇当机立断,召集张兰龙、周政文与其他机组人员,与积水展开一场电气“抢夺大赛”。徐廷勇负责统筹协调,张兰龙负责安全监护,周政文负责与机组人员将基坑地面的配电柜与电缆拆除并转移至安全地带。尽管雨一直下个不停,他们在雨中争分夺秒抢进度,井然有序地进行每一道工序。黄豆般大小的水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下,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身上的工装在浑浊的水中浸泡,分不清是几分本色、几分是泥水。雨越下越大,两小时内瞬间淹没了基坑。虽然,他们没能按既定计划“抢”回所有的设备电机,为减轻暴雨对机械的影响,待雨后轨道积水抽减至正常范围后,众人再次联合行动,第一时间拆下被水浸泡的电机,将其送至维修点处理。同时联系施工部门重排工期,合理压缩装机与接线调试时间,恢复塔机正常运行,为尽快启动对闸墩的混凝土浇筑,仓面模板安装等后续作业工序赢得宝贵时间。

安全生产的“领头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组是企业的基础单元,班组成员是企业的基本元素。特种装备分公司作为工程局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项目分散全国各地,具有点多面广、安全管控压力大的特点。因此,班组长作为工区的“兵头将尾”,一直是班组里的主心骨。而生产一线的班组长,除了自己亲自操控设备,贯彻落实上级组织的指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还需要促进班组建设和发展,对作业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进行管理和纠偏。

徐廷勇则认为安全生产是保障施工顺利的“第一道防线和闸门”。他围绕解决思想、行为、系统的“三大隐患”,在工作中“斤斤计较”抓安全,“面红耳赤”抓质量。发现信号工在临近边坡的架子上指挥时未佩戴保险带,他便会让信号工立即停下工作,佩戴好保险带。“不要以为这是小事,万一从上面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在大藤峡工区进行门塔机安拆作业的期间,他关注每一道程序。运输、组装、验收,处处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隐患猛如虎,安全大于山。”张兰龙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从“小”处入手,往“细”处落实,在“实”上用功,向“深”处努力,根据班组的特点找寻合适的安全管控模式。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他利用空闲时间补充设备安拆工艺的业务知识,积累事故处理的经验和技巧。班组成员都说张班长有“大、小”两双眼睛,“大眼睛”看安全,“小眼睛”看细节。每次到现场巡察会随身携带着一本记录本,将所到之处发现的安全隐患一一记下,随时通知作业人员整改闭环,检查确定排除隐患后才让班组成员进入现场作业。到了晚上,他还会对白天工作内容整理、分类,完善安全内业资料。

“我刚才交代的用电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大家清不清楚、明不明白?”“清楚、明白……”这是周政文在工区门塔机安拆工序开始前,组织电工班组成员召开班前会时说的话。在现场值班室、在门塔机上,只要有设备出现电气故障,你总能随时可见周政文“闪现”现场开展维修“救援”的身影。在维修的过程中,他还会跟其他同事们讲解涉及的电气工作原理,分享自身经验,尽可能减轻大家对设备的电气元件的陌生感。同时,他积极参与师父陈欢庆组建的电气技能团队,共同开展对plc程序控制系统的研发改造,研发成果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一种基于plc设计的起重设备多参数控制系统》课题先后获工程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工程局2018-2021年度工程局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项。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三个班组长的故事很简单,“十五年”三个字足以概括。这个故事也很复杂,“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十个字不足以形容。“我们在公司待了十五年,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未来,面对风电吊装等新的业务目标,我们也将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在下一个十五年里继续前行”。如今,徐廷勇、周政文、张兰龙仍奋战在公司特种设备工作第一线,用拼搏的干劲、敬业的态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一代“特种兵”的“匠心”精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继续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周政文(左)、徐廷勇(右)


 张兰龙






浏览次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