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事业部动态 筑梦“金陵城”——中国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管控探秘-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筑梦“金陵城”——中国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管控探秘

日期:2024-06-06 来源:南京地铁11号线 作者:王洪 字号:[ ]

编者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思考和回答的永恒命题。中国水电八局从山河到城市、从水电到地铁,轨道交通业务已经发展了十二个年头。在当今严峻的市场挤压下,轨道交通业务今后向何处去?走什么路?八局上下,特别是轨道交通业务板块均在积极的探索。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管控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南京,六朝古都,古称“金陵城”。2017年水电八局建设者带着“建设美好生活”的使命,开启了在金陵城里的轨道交通筑梦之旅。

2024年6月6日,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建设者,在这个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创造了新的战果:明滨路站至柳洲东路站区间左线盾构顺利实现水下接收。隧道的贯通,是该标段继提前实现明滨路站主体结构封顶,右线盾构贯通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胜利。从2022年起,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部每年完成产值超过2亿元,安全、质量、进度、经营等各项指标均受控,且多次在南京地铁建设公司、中电建铁路投资公司南京地铁11号线总承包部组织的各类评比中斩获佳绩,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经历在南京这片厚土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建设中的柳洲东路站

经受长江漫滩区考验,侧穿既有地铁线,挑战最难工程

  水电八局承建的南京地铁11号线工程,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包含明滨路站、柳洲东路站、明滨路站至柳洲东路站区间。明滨路站长223米,宽20.1米,深16.8米,为地下两层岛式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柳洲东路站长175米,宽23.3米,深29.6米,为地下四层岛式结构,采用明挖顺作和盖挖逆作法施工;盾构区间为双行线,右线总长746.543米,左线总长734.791米。项目于2021年11月15日开工建设,计划2026年11月15日全面竣工。

长江漫滩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种特殊地质结构,由于多年江水冲刷、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古河道滩涂,该区域内均为黏土、粉砂、细砂、碎石等相混合的地层,地下极不稳定。水电八局的施工现场紧邻长江,为深基坑开挖,基坑底板与长江中下游段平均水位落差达20余米,地下水极为丰富,稍有扰动,便会引发管涌和坍塌等事故,工程建设犹如在“豆腐打洞”。其中,柳洲东路站地连墙长度超70米,基坑开挖深达31米,地连墙、支撑结构、主体结构的防变形、防渗漏要求极高;且柳洲东路站为11号线与既有3号线换乘站,3号线为连接江南、江北的重要过江线路,日人流达到5-6万,高峰期达到近10万人。柳洲东路站的建设既要与3号线实现接驳——建设与改造连接通道,又要确保3号线安全、正常运行,其工点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建设风险最大的车站,被列为南京市已建和在建地铁线路十大技术难点之一。


72幅长达70米的地连墙一次安装到位

重塑价值导向,落实 “三赢三转变”理念,勇当“领头雁”

自2012年走出江河,参加深圳地铁7号线建设至今,水电八局轨道交通业务发展已余十年。而今,伴随着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轨道交通产业步履维艰,考验严峻。水电八局总部、轨道交通公司高度重视,对轨道交通业务发展有了新的思考,提出新的要求:以“优质履约,创利创效”为价值导向,坚持“事前算赢,事中干赢,事后多赢”的方针,实现“三赢三转变”,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重新校正轨道交通业务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根本方向——提高项目贡献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尽管前期测算面临巨大的履约和经营风险,但水电八局两级总部高度重视南京地铁11号线的健康运行,推动项目团队种好“试验田”,当好“领头雁”。

彭再朝,项目经理,2017年从中国交建引进的人才。这位技术出身,有着丰富的轨道交通建设经验的中年汉子,对水电八局、轨道交通公司的迫切需求十分清楚,对水电八局轨道交通业务与中铁、中建、中交等单位的差距也研究得十分透彻。2022年1月,彭再朝出任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经理,即便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他也义无反顾地率领团队迎接挑战。他上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的思想“拢在一起”,把大家的思想引导到优质履约、创利创效的轨道上来,引导到新的发展思路上来,通过大量的走访、谈心、交流,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共同研究合同、设计图纸、工程特性和建设环境,集思广益,寻找突破口,打通“任督二脉”,确保能管住、干顺、干好项目,圆满完成履约经营任务和团队培养任务。他深知,项目的运作,技术是利器,是刀锋,一个金点子可以走活“一盘棋”,一个错误方案可以毁掉整个项目;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充分调动起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以及全员的积极性,就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攻克不了的难关。

开工两年,硕果累累

锲而不舍,快速拿地,提前完成征拆工作,“挤”字当先

“干工程就是干环境,拿地便是‘硬道理’”。项目上马后,班子团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契而不舍,化解矛盾,打开局面,50天完成了明滨路站征地拆迁工作,150天完成了柳洲东站征地拆迁工作,提前半年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

明滨路站与柳洲东路站计划总征地拆迁面积52904平方米,相当于七个足球场大小,且征拆位置位于江北新区的交通主干道江山路上,周边环境复杂,产权不清,涉及多方利益,考虑到两座车站征拆工作的难度,业主并没有将其列入第一批推进此项工作的计划。为迅速打开局面,争取工作主动权,项目部不等不靠,主动出击,采取了“保主干,两步走”策略,逐项推进征拆工作。

明滨路站工地,东西两侧被明发集团商业楼群包围,最近的商业楼距离施工红线不到20米,为满足交通疏解的需要,必须修建一条临时道路,需要占用该集团一小块停车场的场地。为此,项目部联同南京市江北新区枢纽办、南京市地铁集团、泰山街道等各方多次与开发商进行沟通、协商,均被开发商拒绝,局面迟迟得不到打开。为尽快完成明滨路站征拆工作,项目部转换思路,调整工作方向,项目经理彭再朝、副书记蔡秋率领项目协调负责人,不畏困难,加强与各方交流,主动到居民家中走访,最终了解到,该集团所使用的地块,部分存在代征地性质,即明发集团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获取到该信息后,项目部立即启动对这块地的勘测界定工作。为查询原始档案,了解征地属性情况,项目负责征拆工作的同志,克服江北新区机构多次调整变动、档案查找不易等困难,最终追查清楚征拆地段的用地属性,为征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泰山街道的支持下,项目部拿到了上述争议地块的使用权,随后便快马加鞭,迅速完成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022年5月10日,明滨路站完成了倒边和交通疏解工作,当晚便开始了围挡施工。

如果说,明滨路站快速征拆的关键,是“釜底抽薪”的完美演绎;那么,柳洲东路站征拆的成功经验,可以看作是新时代的一场“围魏救赵”战役。

柳洲东路站建设,需要迁走一座大型的公交停车场站和一座加气站。项目部刚着手推进征拆工作,便遇到了难题——计划修建的临时停车场站的场地,被当地居民许多临时违章建筑所占据,其中,还有赖在场地上十几年不走的“钉子户”,整个公交停车场站搬迁受到极大影响。为尽快打开柳州东路站施工局面,项目部积极协助业主推动该场地征拆工作,投入资金、人力,助推临时停车场站的修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项目经理彭再朝说:“建设线性工程,要树立起大局意识,要会算大账。许多事,看似帮助别人,实则是帮助自己,我们只有以‘挤’的思想,想尽办法去试、去争,才能创造出机会,才能带来柳暗花明的结果。”2022年 5月18日,柳洲东路站完成了一期交通疏解工作。

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周岳望,今年56岁,他还有另外一个职务——中共泰山街道明发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尽管他在项目部承担了许多工作,但还是十分热心的参与社区工作与活动,经常到社区去联络、沟通,他常向身边的同志说:“在城市里建设工程,‘朋友圈’有多大,处理矛盾、推进工作的能力就有多大。”

明发社区是整个江北新区最大的社区,95%的住户是来至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约有4至5万人,所管辖的医院、学校、企业、商铺、居民楼等几乎把明滨路站施工场地所包围。队伍进场后,项目部就把处理好周边关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项目部党支部围绕着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开展“党建 ”、企地共建活动。据周书记回忆,项目党支部与社区党委的结缘,是从2022年春天植树节的一颗“小树苗”开始的,经过一步一步的发展呵护,如今像一家人一样。在社区驿站,笔者采访了明发社区的党委书记倪雷,他说:“下雪天,八局的同志帮助社区街道清扫积雪;下雨天,又是八局的同志帮助疏通下水管道;周边学校高考、中考,总能看到八局同志义务护考的身影;特别是南京市发生重大火灾,市政府要求社区立即对所辖居民楼的走道进行杂物清理,社区一时抽不出人,便向八局的同志求援,八局项目部迅速组织了几十名建设者走街串户,一栋房子一栋房子的清理,拼搏了两天,让人感动。”倪书记感慨的说:“对这样有担当的央企,又是在为我们将来出行方便修地铁。我们不支持,谁支持?”于是,当征地拆迁工作遇到阻力时,社区的领导主动为八局说话,协助推动征拆工作;当周边居民认为工程建设影响到生活时,他们又主动的配合水电八局的同志上门进行沟通解释;为了让水电八局的建设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休息环境,他们在项目营地附近提前启动了公园的建设……。此前,项目党支部与泰山街道明发社区党委、沿江街道旭日社区党委,分别结对,签订了《共建协议书》,企地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


干群一心,众志成城

策划先行,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顺”字为纲

无论是在大会战中,还是在攻坚克难中,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始终坚持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方案优化,严格管理,化解风险,确保均衡生产,走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 

柳洲东路站工程规模大,埋深大,其工作量是一座标准地铁站的两倍。为了防止基坑出现管涌、塌方等现象,防止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出现变形、渗漏,同时也为了确保既有3号线的安全、正常运行,项目技术人员采用了许多非常规的方法与手段:采用长达70米,相当于23层楼高的地连墙施工,基坑上下设有八层钢支撑。车站采用明挖顺作与盖挖逆作相结合的技术与工艺,这种两相结合的技术与工艺,简单地说,就是首先通过地连墙做一个巨大的地下长城把基坑围起来,通过盖挖施工的两道钢筋混凝土中板,增强支撑结构抗挤压力,使这个项目,能够化解风险,实现 “瓮中捉鳖”。

在笔者采访时,项目总设代王书文解释说 :“最初,柳州东路站的建设原打算采用全盖挖逆作施工,就像“掏耳屎”一样把这个车站开挖出来,再一点一点浇筑起来,这样既保险,又安全,而且南京市地铁建设有现成的案例,但是工期、质量无法保证。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柳洲东路站采用明挖顺作和盖挖逆作相结合的技术工艺,即一、二层采用明挖顺作,三、四层采用盖挖逆作。”项目总工程师伍浩对这种施工方式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就像为基坑打了一道加强箍——巧妙利用钢筋混凝土二、三层中板作一道稳定的骨架,提高基坑的抗变形能力,满足工期和质量的需求。这种在同一座车站采用两种特殊技术工艺的施工方法,水电八局从未,南京地铁建设也从未有过,国内轨道交通建设都甚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没有经验就去学习,去研究,去攻关。在项目班子的全力推动下,工程技术人员把工程建设的难点、堵点作为技术攻坚的主要方向。在车站建设中,项目部大胆引进和创造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例如地连墙十字钢板接头应用、mjs注浆加固接缝处理、钢支撑伺服系统应用、基坑降水智能化系统应用、混凝土智能喷淋养护等等,他们用科技创新为工程推进加钢淬火,创造了十余项第一。

柳洲东路站由明挖顺作转为盖挖逆作施工后,施工难度明显加大:不仅材料需要多次转运,而开挖出土、钢支架安拆、混凝土浇筑,犹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更是难上加难,生产效率突然像“过山车”般,下降了30%。为了解决这一“拦路虎”,把建设速度提上去,项目部优化设计,增加盖板开孔,打通了“肠梗阻”,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及时纠偏,确保每道工序的紧密衔接,达到最顺、最优的境界。

在采访中,负责柳洲东路站建设的项目副经理马焱鑫,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建设经历。柳州东路站第3块盖板施工时,基坑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监理下达了停工令。为了保证基坑安全和进度不受影响,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增加临时支撑,将部分支撑伺服改为全面、全过程的支撑伺服;加强基坑的降水控制,防范险情扩大;打破常规,开辟新的工作面,形成第3块盖板施工和第8块盖板施工齐头并进的局面。由于防范到位,明滨路站、柳洲东路站施工,没有发生过一次险情,整个工程建设平稳有序。

与此同时,盾构施工同样在追求均衡生产,全力打造“四优、四无”隧道,即:管片拼装优,无错台;防水控制优,无渗漏;成品保护优,无破损;文明施工优,无污染的隧道。 

据项目部分管盾构施工的生产副经理杨金庞介绍,项目部盾构施工,需要侧穿11栋房屋,下穿公路、箱涵、煤气管道,均是在全断面的富水砂层地质结构掘进,而且是连续下坡,如果盾构机操作不当,亦或者在管片安装过程中,安全、质量控制不到位,极可能造成盾构机栽头、地面塌陷,管涌、渗漏,危及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等严重后果。

为了防范风险,把握建设主动权,项目部采用“职工 劳务”的自营模式,提高安全、质量、成本的考核权重,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通过工序之间无缝衔接,以及精细化管理,达到均衡掘进,将隐患和质量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

项目部在均衡生产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明滨路站,仅用93天便完成了86幅地连墙施工任务,比计划提前了26天;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又创佳绩,比计划提前25天实现了封顶,为南京地铁11号线三个标段第一个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车站。柳洲东路站,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72幅高风险超深地连墙的施工任务;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比原计划提前了14天实现底板封底。明柳区间左右线盾构均已贯通,首次实现水下接收。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完成了三个科研项目的立项,拿到了8个国家专利证书,5项工法,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为整个南京地铁11号线参建单位中取得科研成果最多的单位。

科技创新成果斐然

吃透工程,潜心经营,创利创效,“赢”字为魂

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工程,为总价包干项目,合同明确规定:材料不调差,双月结算,没有预付款。其条件苛刻,创利空间很小。为了适应市场,项目部高质量地进行施工组织、技术方案、经营、分包等策划。在施工蓝图出图前,工程技术人员与设计方共同研究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优化施工方案,先后对柳洲东路站主体围护结构、柳洲东路站换乘通道、盾构接收方案、柳洲东路站附属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

在工地,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周岳望向笔者讲述了“一杯砂”的故事:柳洲东路站工程还在征地拆迁阶段时,项目总经济师魏林便守在钻机轰鸣的复勘现场,仔细研究复勘结果,几天后他带回了一杯砂,找到周书记问道,不知这种粉砂,在市场上是否具有利用价值。原来,柳洲东路站有12万立方米的泥沙开挖量,其中4万立方米为黏土,8万立方米为粉砂,挖运单价低,项目部要倒贴钱才能完成挖运任务。周书记鼓励魏林说:“有想法,就大胆的去试。”并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项目经理彭再朝,均全力支持魏林率领经营人员到南京的建材市场开展调研。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了解到这种粉砂能够用作低强度砂浆和回填料,变废为宝,创造了价值。

还是在柳洲东路站,加气站搬迁后,项目部同事通过与现场拆除公司了解,对方通过网上竞拍得到该加气站拆除处理工作,并出具了费用。拆除加气站的负责人说:“这些都是钱呀!”说者无心,听着有意,项目部同事便向那位负责人详细打听情况,原来在南京市废弃的混凝土,经过粉碎、加工,可以用来做建筑骨料,有人收购。了解到情况后,项目部迅速与拆除公司交谈,要求对方将车站范围硬化地面保留,从而优化重载地面硬化厚度,待地铁建设完成后对方再来回收,并且两座车站的临时混凝土支撑架的拆除,项目部不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还能拿回钱来。

过程严控,颗粒归仓,是项目部降本增效的又一招。南京地铁11号线工程钢筋、商品混凝土、材料使用量大。为了加强管理,杜绝浪费,项目部对每一车混凝土、租赁的钢支架都进行过磅称量,所用的材料都经过严格的检查验收。自2023年6月至今,项目部已完成了5.32万立方米上秤混凝土的称量工作。

修旧利废,盘活资源,是项目部精打细算的再一招。在资源配置时,项目部不求“高大上”,但求经济实惠。他们“眼睛向内”配资源,即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公司内闲置设备、材料,修旧利废,用于工程建设,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开工以来,仅此一项,累计节省成本460多万元,也为盘活轨道交通公司现有资源做出了贡献。

资金流是支持项目健康运行的血液,如何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血脉畅通,把好、把紧“水龙头”。在财务管理上,项目部采用了许多新办法、新招数,例如以资金流为主线,创造性的运用由财务牵头、各业务口深度参与的分包商资金监管措施,通过“介入试”分包管理,从源头杜绝了分包商以资金短缺和亏损为由的,各种推诿扯皮行为等。

以上种种案列,项目部还有很多,他们就是这样把“开源节流”工作做实、做足、做到位、做出成果,从而使项目经营始终保持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创利创效,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目标,高平台,狠抓安全质量,“新”字为路

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努力适应城市和轨道交通行业管理的要求,老曲填新词,经受了最严格的考验。俗话说:决策安全靠领导,本质安全靠科技,行为安全靠管理,思想安全靠文化。如何让这“四靠”,在工程建设中、在项目管理中,靠得住、抓得实、走得新,项目班子动了许多的脑筋。项目经理彭再朝经常向项目同事传递这样的理念:“我们不能因为履约经营任务重,压力大,让项目沾上鲜血,而牺牲员工的幸福甚至生命;不能因为工程建设的困难,而铤而走险,无所顾忌的往前冲。”因此,项目部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经过了安全、质量这把尺子反复衡量;每一个技术方案都配上了安全、质量的“双保险”;每一项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把安全、质量意识挺在最前面,而做实、做到位;每一个员工都在生命之网的保护下,沐浴在“安全重于泰山”、“质量第一”的文化氛围里。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积极响应业主提出的“确保获得南京市‘金陵杯’、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的号召,高起点,高目标地制定了创优计划,锁定了亮点打造内容,全力铸造精品工程、绿色工程、星级工地。

郑章清,南京地铁11号线工程总监,来自赫赫有名四川铁科院,他率领的监理团队,是南京市轨道交通市场公认的“最严监理团队”。建设初期,水电八局项目团队极度不适应,每一个上报监理的技术方案,都要求100%的按照国家、行业规范,按照设计要求,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否则,便会被打回重做;每一个进场施工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否则,不允许进场施工。即便方案通过了,现场也犹如难过的“鬼门关”:郑总监亲自监督,走流程,落实技术方案,百分之百,不折不扣,哪怕是一个钢筋头的焊接点、一个套筒螺丝头留丝有瑕疵,均不放过。所以,项目建设前期,停工、整改成了“家常便饭”,大家都干得都很郁闷,有的协作队伍甚至产生了退场的想法。面对这种局面,项目经理彭再朝立即召开了班子会,他表明:“监理的这种态度,说明他们对我们这个建设团队能力和水平还不放心,我们与市场要求存在差距,要换位思考,把在最严监理下干工程,看成一次提升能力和水平的机会,要全面、全方位的适应监理的管理方式,用行动来彻底改变监理的态度,赢得信任。”他把这一理念迅速传递到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员工、农民工的脑海里,落实在现场。不久,项目部组织起高强度的培训,力求做得比监理要求的更高、更标准、更规范:他们把工序试验创优模型立在现场,把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张贴在现场,从每一个焊接点、每一根扎丝入手,抓落实,通过《清单式》的管理,保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单元工程向优良标准迈进。在严格的管控下,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钢筋施工一次性通过11项检测和 4项检查验收;72幅超长的地连墙吊装,没有发生一次质量事故;高风险的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也没有发生一次质量事故。

两座车站围护结构施工,完成的单元工程验收合格达到100%,优良率达到 95%。开挖完成的单元工程的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主体结构施工完成的单元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满足设计要求。水电八局项目团队成了全线、全市观摩学习的“香馍馍”,江苏省住建厅、济南市轨道站、南京市轨道站、南京地铁集团、中国电建股份公司等单位相继组织人员前来观摩学习。


瞄准国优金奖,快工出细活

只争朝夕,砥砺前行,再创佳绩,筑梦“大金陵”

在工地现场,笔者相继采访了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他们充分肯定了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班子、建设团队攻坚克难取得的成绩,肯定了项目团队的管理水平,也对后续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业主现场代表陈成说:“起初,我们对水电八局标段的施工很担心,担心经受不住考验,担心拖全线建设的后腿。以彭再朝为首的项目团队没有辜负业主的期望,他们顶着各种压力和风险,攻坚克难,按期实现了各个节点目标,并且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线的前面,还为主动为业主分忧,排忧解难。在业主组织2022年、2023年度的各类评比中多次斩获佳绩,成为全线学习的楷模,真是一支年轻、有激情、敢担当、有能力、有水平,值得信任的队伍!我们希望水电八局项目团队能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确保承担的这一项目能完美收官,也希望今后与八局合作。”

工程总监理郑章清说:“我在南京市干了20年的轨道交通,担任过四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总监,南京地铁11号线是我退休前干的最后一个项目,水电八局所承担的工程是风险最大的标段,所以,我们监理团队要求特别严格,虽然我们第一次与八局的同志打交道,但是我们之间磨合期很短,工作配合得很好,让我们刮目相看。水电八局建和团队无论是协调工作,还是安全、质量、进度管控,乃至文明施工、项目管控、分包队伍管理,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事实证明,水电八局建设团队是学习能力最强、适应市场最快,最优秀的施工团队,与这样的团队合作,我们很愉快、很放心。 希望八局的轨道交通事业以南京地铁11号线建设为契机,发展得越来越好!”

总设代王书文说:“水电八局承建的柳洲东路站工程,技术难度最大,面临的挑战最多,在全国地铁建设中都是少见的。要把蓝图变成现实,对设计和施工来说,都是一场重大的考验,八局项目团队,干得很用心,很用力,很有水平,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驾驭工程的能力,令人佩服。希望八局项目团队能系统化的总结这些技术创新的经验,为全国的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大都市;是一个能点燃激情,孵化新思想,追求新梦想,创造新业绩的大平台。南京,是水电八局人深耕细作的“第二故乡”;是“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新舞台;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战场,是跨越障碍,开创未来的新赛道。成功,永远青睐有思想的攀登者和实干家。

目前,水电八局南京地铁11号线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笔者相信,经过水电八局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该工程一定能完美收官,画上圆满的句号,一定能为推动都市快速发展、筑造更加现代化的南京贡献 八局力量。其创造的经验与成果,一定会为水电八局轨道交通业务的转型升级,塑造新名片,注入新动力,开创新未来!


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班子团队





浏览次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