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凯发·k8(国际) - 官方网站 |
|
人民日报:风电光伏更“风光”带来的启示 | ||||
| ||||
今年上半年,光伏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前7月,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1.2亿千瓦,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的比重超70%,光伏发电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8.7%……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正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风电光伏更“风光”,离不开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大背景。在全国碳排放中,能源活动碳排放占八成以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实施,为新能源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政策环境有利,自身创新同样给力。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降本增效不断取得新进展。近10年来,风电大功率齿轮箱、百米级叶片等关键部件持续突破,光伏量产单晶电池转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从8000元降至4000元左右,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从1.2万元降至4000元左右,不少项目度电成本与煤电相当甚至更低。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已占全球市场份额七成左右,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 符合绿色低碳发展大方向,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又大幅提升,让新能源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也要看到,新能源要实现更大规模发展,除了锻造风电、光伏的优势长板,还要补齐短板,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当前,低成本、大容量、长时间、跨季节调节的储能技术还有待突破;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尚未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部分技术装备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面向未来,惟有统筹推进锻长板和补短板,才能更好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最为关键的还是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向着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方向努力。《“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持续增强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深远海风电施工能力实现重要突破;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我国绿氢工业化规模应用零的突破;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钛酸锂电池储能等新技术投入工程示范应用,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眼下,无论是锻长板还是补短板,都有不少好消息。应当看到,我国能源市场空间大、工程实践机会多,坚持把创新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根本动力,努力实现技术持续进步、效率持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定能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 ||||
浏览次数: |